Choice

There are two ways to live your life. Happy or Happier!!!

30 July 2010

Channel [K] ! 的诞生。


都停笔了差不多快两年了。好怀念以前在部落格记载自己的个人心情。

在前几天,思绪总是反反复复地想着:是否要继续写部落呢?

这样一来,

1st: 我可以进修我的写作能力。
2nd:自己的记忆不比以往那么好(其实是想让大家知道,人是善忘的。不要高估自己的记忆力!)
要用文字记载下来一些人,事,物。
3rd: 想和大家分享一些事情的看法及感受。

认识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 3K (英文名:Kang Kok Kuan)自己本身真的觉得父母给我取个非常不错的名字。

向往主持界发展的我,也相信【机会是给有准备好的人!】所以,我也应该准备就绪,累积经验!

Channel [K]! 是一个让你更加了解我的管道。

虽然,我不是明星。
虽然,我不是 DJ。
虽然,我不是帅哥。
虽然,我不是电视台主持人。

但我是 KKK。

我是和每一个人都一样的平凡人。
一位拥有自己的梦想。
一位相信自己的梦想。
一位要实现自己的梦想!


梦想的路途上,我会一直去闯。

一路上,我会受伤,但也会变得更勇敢。




你会朝你的梦想闯吗?请不要害怕受伤,因为我相信,你身边的人,会给你鼓励及陪伴!

Channel [K]!



14 April 2010

笑话 - 见鬼了!

看了一篇超好笑的文章,不妨来看看~

分享一下我家爺爺的經典事蹟。

話說我奶奶在我五歲的時候就過世了,爺爺寂寞的過了後來的十幾年的孤單日子。

他老人家八十好幾的時候,對於世間紅塵感到厭倦,每天都跟我們念他不想再活了。

我們也拿他沒輒阿!想說老人家發發牢騷就算了。

沒想到某天他竟然跑去照相館照了遺照,連框都表好了就掛在奶奶的靈堂的照片旁邊。(還自己釘釘子橋位置)

大人們說也好說不定騙過閻王爺會活得更久哩!

有一天哥哥帶他的國中同學來家裡玩,他不經意的問問哥哥牆上那兩張照片是誰,哥回說爺爺奶奶阿!

沒想到……爺爺竟然這個時候從樓上默默的走下來了,又默默的走出門。(推測是要去逛菜市場)

一陣沉默之後……



哥的同學臉色發白的說:「你剛剛有看到嗎?」........

11种现代人必须懂得理论

最近在网上看了许多文章。只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好文章,知识。

----------------------------------------------------------------------------------------------------------------

1)蝴蝶效應:

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一個名叫洛倫茲的氣象學家在解釋空氣系統理論時說,亞馬遜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周後就會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蝴蝶效應是說,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

有些小事可以糊塗,有些小事如經系統放大,則對一個組織、一個國家來說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塗。

2)青蛙現象:

把一隻青蛙直接放進熱水鍋裏,由於它對不良環境的反應十分敏感,就會迅速跳出鍋外。

如果把一個青蛙放進冷水鍋裏,慢慢地加溫,青蛙並不會立即跳出鍋外,水溫逐漸提高的最終結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為等水溫高到青蛙無法忍受時,它已經來不及、或者說是沒有能力跳出鍋外了。

煮青蛙理論告訴我們,一些突變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們的警覺,而易致人於死地的卻是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情況下,對實際情況的逐漸惡化,沒有清醒的察覺。


3)鱷魚法則:

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鱷魚咬住你的腳,如果你用手去試圖掙脫你的腳,鱷魚便會同時咬住你的腳與手。

你愈掙紮,就被咬住得越多,最後整個人都被鱷魚吃掉。

所以,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腳,你唯一的辦法就是犧牲一支腳。

譬如在股市中,鱷魚法則就是「當你發現自己的交易背離了市場的方向,必須立即停損,不得有任何延誤,不得存有任何僥倖,否則全盤皆甚至傾家蕩產。」


4)鯰魚效應:

以前,沙丁魚在運輸過程中存活率很低。

後有人發現,若在沙丁魚中放一條鯰魚,情況卻有所改觀,存活率會大大提高。這是何故呢?

原來鯰魚在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後,就會「性情急躁」,四處亂竄,這對於大量好靜的沙丁魚來說,無疑起到了攪拌作用;而沙丁魚發現多了這樣一個「異已分子」,自然也很緊張,加速遊動。

這樣沙丁魚缺氧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魚也就不會死了。


5)羊群效應:

領頭羊往哪裏走,後面的羊就跟著往哪裏走。

羊群效應最早是股票投資中的一個術語,主要是指投資者在交易過程中存在學習與模仿現象,「有樣學樣」,盲目效仿別人,從而導致他們在某段時期內買賣相同的股票。


6)刺猬法則:

兩隻困倦的刺猬,由於寒冷而擁在一起。

可因為各自身上都長著刺,於是它們離開了一段距離,但又冷得受不了,於是湊到一起。

幾經折騰,兩只刺猬終於找到一個合適的距離既能互相獲得對方的溫暖而又不至於被刺傷。刺猬法則主要是指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


7)手錶定律:

手錶定律是指一個人只有一支錶時,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鐘,而當他同時擁有兩支時卻無法確定。

兩支錶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使看錶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

手錶定律在企業管理方面給我們一種非常直觀的啟發,就是對同一個人或同一個組織不能同時採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時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甚至每一個人不能由兩個人來同時指揮,否則將使這個企業或者個人無所適從。


8)木桶理論:

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長短不齊,那麽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決於最長的那一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一塊木板。


9)破窗理論:

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它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墻,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墻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個很乾凈的地方,人們不好意思丟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後,人就會毫不猶疑地拋,絲毫不覺羞愧。


10)二八定律(巴萊多定律):

19世紀末20世紀初意大利的經濟學家巴萊多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盡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

社會約80%的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裏,而80%的人只擁有20%的社會財富。

這種統計的不平衡性在社會、經濟及生活中無處不在,這就是二八法則。

二八法則告訴我們,不要平均地分析、處理和看待問題,企業經營和管理中要抓住關鍵的少數;要找出那些能給企業帶來80%利潤、總量卻僅占20%的關鍵客戶,加強服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業領導人要對工作認真分類分析,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解決主要問題、抓主要項目上。


11)馬太效應:

《聖經·馬太福音》中有一句名言「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社會學家從中引申出了「馬太效應」,用以描述社會生活領域中普遍存在的兩極分化現象。

  

07 November 2008

考试

屈指一算,我在大学里“混”了共五个学期,又或者是两年半的时间。现在是自己在大学内的第五次考试。每次接近考试的时候,都会看到大家的 msn 都会写着鼓励朋友,激励自己的一番话。想当初,我也会这样做。在大学里头搞活动,常常讲的一句话是:加油哦!爱你哦!你行的!你可以的!。。。等等激励的话语。

但老实讲一句,我看到了另一幕的画面。无可否认,讲这些话的人的却是有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听的时候,觉得这些话蛮温馨的。但听就了之后,那种感觉就没有了。反而发现到,这些所谓的激励的话,时不时总是挂在嘴边。是也讲,不是也讲,乱讲一通。有时候还看到讲这一番话的人别有用意。这些话都听得蛮刺耳的。

在平时上课的日子,大家都很少会去课堂上课。但当接近考试的时候,课堂的人数突然爆增,原因是期望着讲师会给考试的贴士。在不然,就是大家会尽量去“挖”一些齐全的笔记,然后拿去复印。---大学生最厉害的是什么?----就是复印及抄袭。

填鸭式的教育制度也在大学里边可看到。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不敢把自己的前途来当赌注。如果我们不按照传统教育制度-填鸭式的方式去考试,我真地相信我的成绩飞不出颜色来!(pass with flying colour)。唯一可以做的东西是,老师喂我们什么,考试的时候就呕什么出来!这是最保险的做法~

考试出 ABC,我不会去读 XYZ。
考试问 123,我不回答 789。
考试要 @#$ ,我不会给 ^&*。

大学生啊~大学生~
考试罢了吗!
呕不出,就搞关系咯!